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8节(1 / 2)





  想到这,宰相倨傲地拂袖,又把腰身挺得很直,偏过头,神色疏疏淡淡的,又恢复了一脸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样子。

  窦楦一抬头,见御座是空的,不由得歪过脑袋凑在房相如旁边问道,“陛下这么久去哪了?”

  “后殿。”

  窦楦诧异,“所为何事啊?”

  房相如冷哂一下,负手淡淡道,“丹药。”

  宰相惜字如金,言简意赅,话虽然不多,可意思已经传达过去了。

  窦楦当即明白,脸色也沉了下来,无奈摇头叹气,“这谁敢说?谁敢劝?阻止陛下食用丹药,那就是有阻止陛下长生不老之意图,更何况现在管着那天竺土和尚的,正是长孙新亭的侄子。就此事,他们有一百个理由等着扣在你脑袋呢!”

  说着,他掌心接着手背拍了几下,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。

  房相如眼中映着眼前的舞动的长袖和一位位畅快痛饮的宾客,那些繁华盛景在他眼中入走马灯似的,一幕幕变化着,可丝毫不感染他的情绪半分。

  他的眸色渐渐变得冷淡深沉,仿佛心中在筹谋什么,过了许久,他仿佛自言自语,才低声说了一句,

  “既然如此,那就留不得了。”

  窦楦以为听错了,大为所惊,可毕竟是沉浸官场多年,他还是压抑下来那震撼,左右小心翼翼地巡查一番,才悄声道,“你要除掉长孙老贼?那可是皇后的哥哥,是晋国公啊。他坐的位置都比咱们靠前,你这太冒险!”

  房相如冷冷一笑,挑了下眉,道,“哦?我何时说这话了?”

  窦楦紧了紧眉头,吸着气问道,“那你指的谁?”

  房相如抿唇,眼中波澜渐定,仿佛下了决心似的,只说了半句话:“非我族类……”

  “虽远必………诛?” 窦楦下意识接了过来,然后恍然大悟,举着手指在空气中点了点,道,“你说的是,那个天竺土和尚?”

  房相如没有直接回答,弯身拿起两盏酒杯,自己举着一盏,又将另一只塞进窦楦手里,仿佛在佯装两人对饮,他碰了碰窦楦的杯子,沉声道,“既然不能劝服陛下停服丹药,那不如,叫炼制丹药的人不存在。”

  “那长孙叔侄二人如何?”

  宰相答:“不动。他们只是想献媚讨好,这个法子没了,自然又旁的。眼下最要紧的是叫陛下不再食用。我瞧着近来陛下脸色很不好,似乎食用的次数也多了起来。我找专门负责陛下的太医令问过了,虽然日日的调理和参汤还在继续,可依旧不能治本。”

  窦楦问:“那你想怎么做?何时做?”

  宰相斩钉截铁,没有半点情感拖沓,答曰,“不可再等。一过千秋节,我立即安排。”

  他说完,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窦楦,道,“此事还需你找人配合。兵部侍郎是长孙新亭的侄子,兵部不行,我们就从吏部找人。还有大理寺,他们有很多理由可以秘密检查那个方士。”

  窦楦想出一计,“或者,干脆以毒攻毒。找钦天监那帮人,随便看几个星宿,就能搬出来一大堆理由。还愁名不正言不顺吗?”

  房相如点点头,“不失为妙计一条。”

  说着,他轻轻叹出一口气。

  “不可拖延了……” 宰相眉间凝聚了一团忧虑,如秋风萧瑟,他自言自语道,“不知怎么,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……”

  不了解的人都觉得宰相虽然疏淡严苛,看着不可亲近,可内心是宽容大度,也很仁慈的。可是,他们不知道,宰相也有杀伐决断的一面,虽然不轻易出手,可一旦决定,必定手起刀落,绝对不留后患。

  只要是威胁了帝国稳固的人,宰相是一定不会轻易放过的。

  窦楦知道,房相如打算秘密解决掉这个天竺方士,他颔首,表示支持,道,“我明白了。房六,找人的事情我来做。你那边,也要万事小心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 宰相和尚书是多年的搭档了,不必言明太多,也能配合的很好,他道,“切记,不要惊动不必要的人。我们这一次,只需要解决的是炼丹之人。旁的,万万不可动。”

  “我明白。”窦楦哼哼地笑了两声,道,“我没那么沉不住气,那个老不死的,我还能忍他好几年呢!”

  房相如浅浅一笑,不再说话。

  眼前是万国来朝的盛世,今朝景致,千秋难载。谁能想到,就在这片刻之间,宰相的大计已经悄然筹备好,只等着一过千秋节,当即除掉奸佞。

  陛下已经归升御座,脸色似乎比方才好一些。房相如看了一眼,知道这是那丹药的药效。虽然吃下去会叫人看起来面色红润,浑身有力,可过一阵子,总会变得渐渐颓然。由此才生了药瘾,只要停食,便会很没有精神。

  可是再怎样,都要戒掉此物。太医令也不是没有办法,只是此路会艰难一些,他想,陛下那边总会好起来的。

  忽然殿外惊雷四起,众人慌乱地惊呼一声,纷纷拥到门口往外看。

  只见夜空中绽放出火树银花,青烟蓝雾,将秋夜点亮,一声声长啸窜入空中,随即炸开,一朵朵牡丹盛放在众人眼前。

  含凉殿地势颇高,而外头的露台也足够广阔,站在御台上,可俯瞰整个长安城,只见长街灯火通明,红笼盏盏,百姓夜游于市,好不热闹。

  房相如立在人群后负手望着夜空,听身后忽然有细声笑道,“父亲,儿和您一同去看吧!”

  说着,只见公主搀扶着陛下慢慢走了过来,众人依次左右如潮水般退开,纷纷俯首长拜,呼“圣躬安”。

  皇帝温慈笑了笑,道,“众卿平身,不必多礼。如此盛世,仰仗诸公竭力相助,今日没有君臣,只有与民同乐。”

  “陛下万岁——万岁——万万岁——”

  这一浪接着一浪的山呼声从殿中传到整个大明宫,一直波及到长安城外。此起彼伏,振奋人心。

  皇帝点点头,眸中欣慰不已,多少帝王祈求企盼的盛世,他终于做到了。

  “来人!” 他唤道,元珞立即端着木案前来,上头是一杯酒,“今日,朕这一杯酒,敬我王朝百官,敬我大华将士,敬天下百姓,敬千年皓月。诸君,大华万岁——”

  皇帝一席话叫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动容感慨,有的老臣甚至难掩激动的泪水,用袖角擦了擦眼,盛世明君,大概就是如此了。

  皇帝抬袖饮酒。

  在场诸位纷纷举杯同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