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厢,凤来阁内,王徽妍正在头疼地听着姨母奉承。

  “娘娘,瑷儿前几日还跟妾念叨,说梦见您召见她。这不,这梦果然应验了。”小郑氏偷偷戳了戳害羞的女儿,示意她说话。

  王徽妍挂着营业的笑容,“今晚就按方才的计划安排,本宫去缀星阁安置。”

  听得堂外的禀报,她扶着素宁起身,打断了张口想要继续说话的母亲,刻意忽略她挣扎的神色,“时候不早了,去晚了恐在陛下面前失礼。”迈着端庄的步伐走向凝辉阁。

  微凉的夜风将她混沌不堪的脑子吹得清明了些。

  听了半日的唠叨,她就是另每个人通往欲望顶|峰的工具人。母亲并未询问她在宫里生活的可还习惯,好似她不应该不适应那般。劝她生子,也是为了坐稳皇后之位,稳固王氏在士族中的地位。想来,这偌大的侯府,只有阿弟还念着她是个人,是个活人,是个也需要被关爱的活人。

  那些个夜夜哭泣的日子里,只有阿弟偷偷买小食哄着她。阿弟没那么心细,只买他自己喜欢吃的,即便这样,她也感动的将这一切记在心里。慢慢也喜欢上吃肉,吃猪脚,吃那些重口味的食物。

  她不动声色地眨眨眼,将涌上的泪意压下。晚上还要应承族人,好在终于可以独寝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慕容策:皇后开窍了!!

  王徽妍:开你个鬼!

  第9章

  慕容策在忠勇侯为首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凝晖阁,听得吴六一躬身请安:“拜见皇后娘娘。”

  他在众人的参拜声中抬眼望去,借助院中的薄纱灯,好似见那女人眼中闪烁着莹然的泪意。转瞬间,又见她声音平稳地道了声免礼,向自己恭谨下拜,说来迟了。

  “家宴而已,莫要讲那些礼数。”慕容策含笑回应。

  忠勇侯赶紧接过话,躬身应诺,“陛下说的是,今夜家宴无外人,王郑两族皆盼着这一日呐。”见陛下颔首,率先迈入堂内坐在了首位。他赶忙当然不让地坐在左下第一的位置,不忘暗中偷笑一番,这郑公的爵位比自己高,如今还不是要屈居第二,自己可是这大燕的国丈,无人能比。

  王徽妍则由王郑两族的命妇以及家人陪着入了座。

  看着满桌的佳肴,她竟然格外地想念阿弟买的小食,勉强夹起素宁布的菜,越想越食不知味。

  王郑氏看着坐在上首的女儿,美貌之下不失端庄,再加上众人看向自己时艳羡的目光,虽然欣慰但也有着无法言说的悲哀。自从嫁入王家,生有二子一女,长子不幸夭折,所以她将全部精力放在这一儿一女身上。夫君在府中养有两房妾室,侯府之外还有一房外室,以为她不知晓,只是她不愿破坏自己的名声才选择默默忍下。

  作为女人,既然只能生存在内宅,改变不了夫君渐渐有了别人,并且为了那些女子与自己虚与委蛇,还不如去统领最贵不可言的后宫。既然做女人无法选择,那便去做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。

  这些心里话她从未告诉女儿,但是从这次她回来省亲的言谈举止来看,她像是悟了。

  看着眼前期待的场面,王郑氏却笑不出来。原来,很多事情狠心做了,结果远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般简单,她高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。

  身旁的小郑氏低声唤道:“姐姐,您都快要将面前的菌菇戳烂了。”王郑氏这才惊觉方才竟然走了神。她眼前突然一晃,一道熟悉的天青色身影快速从她眼前闪过,跑到了皇后身旁。

  王徽文在皇后耳旁悄悄说道:“阿姐,我命小厮去买柳婆婆家的猪脚,过会子给你送去,别让姐夫知道。”不等她说话,便一溜烟跑回了男宾席。

  王郑氏尴尬地笑道:“这孩子,越发地不成体统。”

  众人赶忙打圆场,纷纷称赞姊弟情深。

  素芸见自家娘娘终于露出了今日里最真挚的笑容,知晓这侯府里最令她牵挂的只有小郎君。

  隔壁男宾群情激昂,越发凸显了女宾这边的窃窃私语,听得坐在上首的娘娘说道:“本宫乏了,想回去安置。请郡君帮本宫照顾好众亲朋。”素芸赶忙将她扶起,在众人恭送声中离开了凝辉阁。

  “娘娘,不必向陛下辞行么?”她忍不住问道。

  “不必。”王徽妍的一颗心早已飞至猪脚那里。男宾席不会早散,她此时若去辞行倒像是驱赶众人。那些王郑家有头有脸的人都是人精儿,听到她离开和她亲自前去辞行是两回事。他们此行前来定然有利可图,慕容策又何尝不是,她才懒得掺和其中。

  回到缀星阁内果然见到仆人才刚送来的猪脚,还是温热的。

  少女命素宁将门一关,立刻将自己弟弟从头到脚夸了一遍,拿起猪脚给二人分食,“你们两个忙活了半日,莫要跟我客气。”

  素宁二人道了声谢,每人拿起一个猪脚,三人相视而笑,仿佛又回到了闺中时光。

  少女斜靠在窗菱前享受般地品尝美味,心里的酒虫子爬了出来,要是再有一壶桂花酿就好了。想当初半夜偷偷饮酒,白日里怕被嬷嬷发现,恨不得将一盒零陵香全部洒在身上。她转身看向院中星星点点的薄纱灯,感慨地想,苦中作乐的日子,才更加令人记忆犹新罢。

  三人将一包猪脚啃完,心满意足地去盥洗。

  此时水榭旁的凝晖阁却依旧热闹非凡。

  慕容策见仆人端上来一套银制器具,知晓是士族中人颇为盛行的“解散方”。父皇表面重视佛教,却暗中服用丹药,导致这种风气在士族圈内盛行。他才御极不久,这种风气要纠正却不能急于一时。

  方才王郑两家同意带头捐银,他不会在此时提出制止服用丹药。反而拈起银勺将解散方撒入茶汤内,与众人一同服用。

  接近子时,这场筵席才正式散场。

  忠勇侯为了表示自己与皇帝女婿亲近,主动提出护送慕容策回凤来阁。

  众人只能心中酸涩地叩拜请辞。

  忠勇侯眼前逐渐出现幻觉,脑袋一热,忍不住拉扯脖颈上的盘扣,胡言乱语起来,“陛下,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
  “请讲。”慕容策虽然浑身燥热,好在他自控能力还不错,依旧是负手前行。

  忠勇侯嘿嘿一笑:“娘娘的性子随了臣的发妻,虽然古板了些,但却是个持家能手。正妻么,要的就是牌面,谁家出了一位端庄守礼的发妻,是他祖上积德。解语花那是妾室才应该做的,并不冲突,您说是不是?”

  慕容策算是听懂了,忠勇侯这意思还得让他知道感恩。看着凤来阁窗内的亮光,他又想起那双悲意未消的双眸。

  男人嘴角噙着一抹笑意并未回答,只是说:“国丈请回罢。”

  忠勇侯赶忙拱手应诺,看着身着龙袍之人渐渐走远,挠挠脖颈问身旁的管家,“我方才说的没毛病罢?”

  管家听得心里直哆嗦,方才壮着胆子觑了眼陛下,见他白皙的面容微红,并未面有不悦,这才放下心来。老爷糊涂惯了,就算告诉他说的有毛病,也不能改变什么,只能搀扶着他敷衍道:“您说的没毛病。”